感受师恩 传递师训 ——记海门师范魏南江老师 尤素敏
求学数十年,师从过的老师不计其数,海门师范学校的魏南江老师,却让我终身铭记,并时刻勉励着我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老师的人格魅力,老师的干练风采,老师的孜孜教诲都是我一生的财富,是我职业生涯的启蒙者,更是我成长成熟的导师。
尊重 40年前,我们这代人去海门师范上学时,虽然还没有用汽车送的,但因为大家年龄都还小,家长总得送到学校交给老师。我因为家庭人力和财力的限制,成了全班唯一没有家长送的学生。孤身一人扛着一个大大的木头箱子,经过三次转车,历时一天,来到海门师范“新生报到处”时,早已气喘嘘嘘。可接待的女老师知道情况后,操着一口标准的普通话说:“真不简单,我们就是要培养这样具有独立能力的学生。”声音清脆而又亲切,让那困扰了我一天怎么也驱赶不走的自卑感一下子烟消云散,转而从心里涌起一股自信,不由自主地将身体挺直了些。这位女老师就是我师范的班主任兼教语文的魏老师。也许因为我“没有家长送”,也许因为我的着装确实太“老土”,年终我成为为数不多的拿救济金的学生。可至今还清晰地记得,那一天晚上,魏老师像往常一样到教室“看自修”,过程中不经意地走到我课桌旁边轻声地说:“到办公室帮我捧一下作文本”,可当我走进办公室时,魏老师亲切地、小心翼翼地递给我5元钱,说:“学校给你的救济,让你妈妈给你做件新棉袄。”随即,不由分说地将一摞早就准备好的作文本放到我的手上。我的泪水不听使唤地掉了下来,但我知道这并非感动于5元的救济金,而是感动于细心的老师对一个贫困学生面子的尊重。
这成了我做教师时,很少当着众人的面指责孩子或家长,做园长时,从不揭教职工短处或不足的根本原因,那是因为我要将从老师那里享受到的尊重进行传递。
平等 记忆里从来没有听到魏老师说:教育要平等,机会要均等。可老师的言行却时刻透视着平等对待每个学生的教育理念。三年的师范生活,全班40位同学,答问题的机会由“击鼓传花”来决定,班干部按学期或按月轮流着来做,各种表现的、竞赛的机会大都用抽签决定参加者,教室里的座位前后按同学们个子的高矮自己排,左右每个月调一次,在班级里魏老师主动沟通最多的却是从上一届同学中留下来的那位“姐姐”……真正表现了教育内容的平等、受教育的机会均等、享受教育资源的平等。
清楚地记得有一次,全班只能推选一位同学去参加学校的演讲比赛,按照惯例从4人小组人人参加的初赛开始,层层选拔后推出一位平时不太言语的同学做代表,大家都不太看好最后的结果,加之那几个演讲特长者又特别地想参加,可班干部征求老师意见时,老师毫不迟疑地说:规则面前人人平等。
每当我积极倡导“面向全体,平等公正”时,每当我极力地动员所有教师主动竞争“出头”“亮相”的机会时,每当幼儿园又一次出台“公平教育”的政策时,当我将“微观公平”作为专项课题逐级申报立项时,我心明如镜:老师“平等”教育的做法会影响我整个的教育人生。
诲人不倦 也就是那位参加演讲比赛的同学,从此住进了魏老师的单身宿舍,从一字一句修改演讲稿开始,到专门练习那几个总也吐不到位的字音,再到语气的变化,动作的设计与安排,整个演讲的风格讲究与服饰的协调等,直到捧回南通市大中专学生演讲比赛第二名的奖状后才搬回宿舍。
在这样公平的前提下,因为某个方面发展的不足,无偿地接受着魏老师的个别惠顾的同学不计其数。为了全班同学练好普通话,魏老师牺牲几天几夜的休息时间,将供同学们练习的近百个故事灌成录音带在教室里循环播放。我还目睹着:当海安籍同学对普通话声母中的“n”和“l”分不清的时候,魏老师捏着鼻子讲解着要领;针对如皋籍学生发音时总也说不准的“第四声”,魏老师无数次用食指比划着“第四声”;因为我们年小不懂事而闹小矛盾时,老师没有批评,没有责怪,也没有追究谁是谁非,而是不动声色地在黑板上工工整整的写上了十个字: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
还记得有一次作文课。魏老师忽然将一位同学请出门外。然后关上门,转过身来笑眯眯地说:“同学们,你们熟悉慧同学吗?”“熟悉!”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老师接着问:“你们说她今天穿的是什么颜色、什么式样的衣服?脚上穿的是皮鞋,布鞋,还是跑鞋?”这一问,大家都怔住了,谁也不吭声。过了一会儿,老师请那位同学走回教室,我们这才打量起来。她上身穿一件粉红色拉链衫,穿一条海蓝色的裤子,一双运动鞋。魏老师笑着对我们说:“这就叫仔细观察。”接着又讲了几个仔细观察的小故事,然后布置我们去观察校园的花草。这次我们看得更仔细了。对花铺里的每种花草,从它们的颜色到形状,生活习性及生活规律,都进行深入地观察,有的还翻查有关参考书。
我以及我幸运的同学们就是这样学会了“如何观察”,同时学会“怎样做教育”。
有人说,海师81级幼师班在南通地区影响不凡,当园长的多,评上特级的多,晋升为正高级的多……个人认为魏南江老师功不可没。
作者简介:尤素敏,海门师范81级幼师班校友,特级教师,曾任江苏省如皋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幼儿园园长。
上一篇: 遥远的剪影 ——忆念几位六十多年前的老师 罗玉芬
下一篇: 最忆青涩时 还念一生情 ——顾新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