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校友汇
校友汇简介 联系我们
新闻中心
最新动态 通知公告 校友活动 校企合作
校友组织
校友总会 地方校友会 院系校友会 行业校友会
校友之窗
校友风采 母校记忆 校园掠影 校友企业
校友服务
申领校友卡 返校预约 档案查询 证书补办 找校友 校友互联 终身学习
下载中心
校友捐赠
  • 网站首页
  • 校友汇
    1. 校友汇简介
    2. 联系我们
  • 新闻中心
    1. 最新动态
    2. 通知公告
    3. 校友活动
    4. 校企合作
  • 校友组织
    1. 校友总会
    2. 地方校友会
    3. 院系校友会
    4. 行业校友会
  • 校友之窗
    1. 校友风采
    2. 母校记忆
    3. 校园掠影
    4. 校友企业
  • 校友服务
    1. 申领校友卡
    2. 返校预约
    3. 档案查询
    4. 证书补办
    5. 找校友
    6. 校友互联
    7. 终身学习
  • 下载中心
  • 校友捐赠
母校记忆
首页 校友之窗 母校记忆

最是华年堪回首 ——海门师范P92(2)班毕业基本功汇报演出琐忆 臧荣琪

发布时间 : 2025-01-21 浏览次数 : 82

如果说,师范三年我们一直在播种,那么我们可以说,我们一直在收获。

年轻的我们是那么深信:青春的梦想是未来真实的投影!明天,我们就要踏上来时路,去完成三年前一个坚实的许诺——去故乡耕耘属于我们的那一方沃土……

——这是1995年P92(2)班毕业基本功汇报演出的开篇词,权作题记

 

当年忆,最忆是海师。绿茵场上拼斗志,狮山脚下绽新枝。何日遇故知?

忆从前,不觉泪如线。篝火夕阳长江畔,秋风潮头起波澜。能不忆当年? 

恨错过,至今心犹寒。近前将军锁深院,遥望灯火已阑珊。再不似当年。

——自海门师范毕业,其间曾有一次因为出差海门,前去夜访却见铁将军,未能一见,感慨万千,后来拟有《忆江南》三首,以纪此行。录之,再为题记

转眼间,已经30年过去了。30年前的1992年9月16日,54颗火热的青春之心从江海大地的四面八方汇聚狮山脚下,在长江之滨开启了自己崭新的篇章。从此,一艘名为P92(2)的航船正式启航。在接下来的三年时光里,P92(2)号航船在船长程绍华女士的带领下穿越风雨,劈波斩浪,载着54名年轻的追梦者驶向远方。三年后,1995年4月16日,一台被命名为“收获”的演出让P92(2)号航船重回梦开始的地方。

这台基本功汇报演出距今已经过去了27年。然而,当熟悉的画面再次闪现之时,回忆的大幕也被徐徐拉开,当年海师生活的点点滴滴都在被一点点重现,熟悉的旋律里,满是难忘的青春。

汇报演出的地点在学校的饭厅大礼堂。舞美是同学自主设计的。舞台上方挂着“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八个大字。大块的幕布背景上,最左边是“收获”二字上下排列,这是本次汇报演出的主题。随后是P92(2)班的巨幅班徽,这班徽是刚进校时我们自己设计的,已经陪伴我们三年了。环绕班徽并向右侧延伸的是“毕业基本功汇报演出”9个字的圆形贴纸,右边是老牛耕耘图。牛角弯弯,牛身五彩斑斓,寓意年轻的我们甘为孺子牛,无需扬鞭自奋蹄,在江海平原的这片沃土上耕耘绿色的希望。

汇报演出的主持人是赵海燕、朱建新。赵海燕是我们P92(2)班的班长。她是感情容易外露的性情中人。至今记得毕业之前的那个晚自习,她略带哽咽感谢班主任程绍华老师的场景。程老师身体不佳,不能过于激动,分别在即,同学们都一再克制,可是赵班长依然难以抑制自己的心情,对着程老师长篇告白,教室里一片啜泣。不过那是后话。这场汇报演出,她付出了很多,从节目策划到现场串联,堪称完美。

朱建新是妥妥的帅哥一枚,身材颜值双高。他当时坐在教室的最后排,却经常与坐在最前排的我走在一起,跟着我学说如皋话。他看上去是谦谦君子,书生气十足,然而骨子里也是争强好胜的。记得运动会他报名参加了三级跳远比赛,为了争取好名次,一直拉着我陪他一起去操场训练。这场演出,在聚光灯下,他无疑也是最为出彩的那一个。

《毕业歌》作为开场歌曲率先上场。这是演出阵容庞大的一个节目,40多名同学担任歌唱演员,指挥叶丹,钢琴伴奏刘建娟。“同学们,大家起来,担负起教育的重担……”原有的旋律,被填上了新词,道出了P92(2)学子的共同心声。毕业在即,回想来时的承诺,展望明日的天空,投身家乡教育的赤子之心激情澎湃。一排排稚嫩嫩的面孔,许下了铿锵有力的誓言。这当中的绝大多人,至今仍然在家乡的教育沃土上默默耕耘,不知在他们的耳畔,是否还萦绕着当初的旋律。

第二个节目是毛泽东诗词朗诵。《沁园春·长沙》开场“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忆秦娥·娄山关》继之“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最后是《沁园春·雪》“……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多年以后,暗自揣测节目编排之意——以《沁园春·长沙》开场,抒写同学少年风华正茂的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的热情,再以《忆秦娥·娄山关》告诫我们未来奋斗路途的艰辛和“而今迈步从头越”的豪迈,最后以《沁园春·雪》作结,那是胜利的宣言,是对我们最美好的期许:在未来的教育之路上,数风流人物,必定有我P92(2)的身影。不知道彼时舞台上的樊裔华是否意识到她将成为P92(2)的一代天骄。如今的她,已经是江苏省特级教师,成为P92(2)的骄傲。这个节目的指导老师孙亚丽老师现在是南通市教师发展学院院长兼书记,感谢孙老师!

叶丹、施俊双人舞《小红花》,欢快的鼓点声里,舞者叶丹犹如轻盈的蝴蝶在万花丛中翩翩起舞。青春是最美的雕琢师,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花样年华。当年的击鼓少年“小胖”一直是班级的活跃分子,爱体育、爱运动。当年的他组织了一支班级足球队,经常率队与外班踢比赛。现如今对足球痴心不改的他正与他的启东老男孩一起征战绿茵场。

相声《地名学》是笑声最多的节目。表演者之一钱继东自诩是语言奇才。刚进学校不久,操着一口南通话的他竟然很快就学会了启海话。看着他每天与来自启东海门的同学用吴语交谈时的那种谈吐自如,你就不会惊讶于他在台上表演相声了。《地名学》是相声名家马季先生的作品。记得当初为了得其精髓,每天都播放马季的原作,搞得整个教室欢声不断。另一位表演者季斌话语不多,会吹箫,能拉二胡,没想到最后是一段相声让我们重新认识了他。相声《地名学》演出之后,“我出去,你进来,咱俩伦敦”成了一时的流行语。

小组唱《夏夜圆舞曲》,最惊艳的不是歌曲演唱,也不是钢琴伴奏,而是伴舞的出场。四对少男少女,牵手入场,在音乐声中跳起了华尔兹圆舞曲。男生衬衫领带,女生白色礼裙,演出舞台瞬间变身华丽舞池,每一次转身都会引发台下惊羡的声音。男才女貌,佳偶天成,也许这才是少年向往的青春时光。

在小品《转折》中,樊裔华饰演的周老师给山区的孩子捐款,一番充满激情的演说打动了由钱继东饰演的赌博青年。剧中的周老师,用爱打动路人,这份爱,是对教育的爱,对孩子的爱,更是对国家和民族的未来的爱。舞台中央的牌子上,“为希望工程献爱心”几个大字下方,一颗红心熠熠生辉。也许正是这份质朴的拳拳的爱,就像一颗种子悄然间落在心田,走上工作岗位的樊裔华在家乡教育的沃土上迅速成长,蜚声教坛。

二胡二重奏《赛马》,是田进、高长军两位如东好友登台演奏。关于田进同学,我们有过一段夜行的经历,从如皋县城徒步走到位于如东田进的家,估计每个亲历者都会终生铭记。青春年少,不知路途远近,一路走来,风景皆成往事。高长军是搭伙三年的伙伴。最记得是与他一起穷游海门。骑上自行车,环游海门,在建的海门港,闻名的三星镇,都曾留下我们的足迹,还曾经与他一起拜访他在气象局工作的老乡。他在学校选修电脑,能够以表形码输入法打字,会用BASIC语言编写程序,这些都是我们所不能企及的。陈华在一旁以梆子伴奏。陈华是启东人,当时是吹横笛的。但是为了节目效果,放弃了笛子,把梆子敲得有板有眼。

体育基本功《青春风采》,前滚翻、侧空翻、二人翻滚、倒立,队列、韵律操。体育基本功的展演当然少不了运动达人施俊。邵小锋、李思祥等也皆是披挂上阵。掀起高潮的却是陈娟、陈美玲等表演的韵律操。清脆的哨声,整齐的队列,欢快的舞步,伴随着激昂的旋律,活力四射的青春在舞台上迸射出耀眼的光芒。

儿童歌曲联唱《梦的追踪》高丽娟、汤美萍等演唱,季咏梅、秦美华等伴舞。儿童是追梦的天使,教育是毕生的追求。舞台上飞扬的是童歌,心里怀揣着的是教育。无论演唱还是伴舞,在那一刻,都像天使一般,舞动着爱的翅膀。歌声里,满满的是对未来的憧憬。最后一个登场演唱的是瞿祝梅,她给大家带来的是《太阳花》。她平日里总是很温婉,说话从不大声。如果我告诉你,她也曾经是前文提及的夜行如东的一分子,很多人都不会相信的。到现在都能清晰地回忆起当年夜行的每一个细节:沿着跃进路一路东行,其间在新华书店门口还与一个拉面师傅攀谈了一会儿;丁北某段路上偶遇当地人;跨过县界的欢呼;一路的互相扶持;凌晨搭乘小卡车;到家前的相互约定(为了不让田进父母担心,约好不提一夜步行的事情,谁知……)……一路上的星光至今仍在心里闪耀。现在想来,夜行的疲惫算得了什么,年轻人谁没有疯一回,也许这就是青春。

文化基本功《星光灿烂》,展示的是各项基本功。美术字、黑板报、粉笔字、毛笔书法、绘画、手工,季斌终于吹上了箫,陈美玲、高丽娟四手联弹。这里出场的很多都是大咖。展示书法的季国栋自不必说,他与樊裔华同为江苏省特级教师。这一对特级伉俪成为海师P92(2)的传奇佳话。

进行国画展示的陈春,成为杂文家。他对时事政治的针砭总能切中要害,出版的杂文集在业内也小有名气。记得当时流行给自己起一个笔名或字号,季国栋为“浮云”,陈春为“云鹰”,还有一位名为“冷月”的,总之感觉很有文艺范儿。王雷、王洪祥同样工于书法。当然,舞台上更多的人一直耕耘在乡村教育的第一线,恪守当初许下的青春诺言。一块块小黑板,一件件手工艺品,掌声中透出的是对三年苦修的肯定,更是对南通教育未来的憧憬。他们将从这里启航,点亮南通基础教育的星空。

由周红、包永艳、陈允泉、樊裔华创作的剪纸作品《群仙祝寿》登场了,当主持人问是怎么想到这个创意的,樊裔华说明年就是母校的90校庆,而那时我们已经毕业了,所以想以此作为对母校的深深祝愿。现如今,海师虽然已经成为历史,但是她永远不会消失,她只是融入了更为宏大的一段历史之中去了。今年,时值南通师范建校120周年,在这样特别的时刻,我们也因为成为那一段历史而骄傲。

话剧《雷雨》,老爷、侍萍分别由朱建新、丁祝玉饰演。丁祝玉性情直爽,平日里爱说爱笑,开朗活泼,刚刚在儿童歌曲联唱时演唱了一首《我的梅花鹿》,活像一只欢快的小鹿在密林深处、湖畔草地自由地奔跑嬉闹。而当她以侍萍的形象登场时,礼堂里顿时响起了一阵掌声。整场演出,她完全融进了角色,低眉垂眼,话音低沉, 完全没有平时脆生生的可爱感了。同样没有想到温文儒雅的朱建新扮演起周朴园也是入情入境,很有名家名角的范儿。

吉他弹唱《明天会更好》,由王洪祥、邵小峰、潘银华三位文艺小帅哥自弹自唱。红尘滚滚三十载,归来仍是少年。“让我们的笑容, 充满着青春的骄傲,让我们期待明天会更好!”当潘银华获得“启东市十佳校长”表彰时,不知在他的心里,是否还有当年熟悉的旋律。在南通教育的讲坛上,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舞台。也许当初的少年已有斑斑白发,但不能忘的,是曾经共有的青春。

舞蹈《山里妹子正十八》同样令人耳目一新。一张张板凳竟然成为舞蹈道具,与年轻的“山里妹子”们一道讲述着青春的眷恋。山里的妹子由叶丹等人表演。叶丹后来留校工作,她有幸成为海门师范最后一段历史的见证者。

接着我们就迎来了整场演出的重头戏——诗歌朗诵《告别海师》。这是由同学自己创作的告别诗,后来发表于《师范教育》上。

这是毕业演出最后的华章,与第一个节目《毕业歌》相呼应,将演出推向了高潮。“别了,海师!轻轻地挥手,静静地凝望……静静地凝望,轻轻地挥手,挥手作别我眷恋的海师,海师,古老的海师,年轻的海师!挥不去师长期盼的目光,挥不去学友熟悉的声响,更挥不去一千多个日子美丽动人的故事……”随着伴奏音乐的响起,领诵赵海燕就红了眼圈。三年来的时光在诗歌里次第铺展,从入校的军训到彼此的熟悉,从江滨野炊的篝火到绿茵球场的驰骋,从赛场上的竞技到生活里的携手,从雏鹰向往着展翅翱翔到今日开启的一朝离别,浓浓的离愁被渲染,无限的未来被打开,离别的情、感谢的话都在诗里,千言万语都在这一瞬间喷薄而出。诗朗诵还在进行中,仿佛离别的钟声就已经敲响。

然而,要感谢的人太多了。最要感谢的是帮助我们成长并陪伴我们三年的班主任程绍华老师。程老师一直在海门师范任教,现已退休,P92(2)是她作为班主任的唯一一届学生。我想,这“唯一”不正是我们的幸福吗?P92(2)全体学生也会把她当成生命里的“唯一”。三年的师范生活,正值青春年少,正是生长拔节的关键。在这三年里,我们从“0”走向“1”,我们从“无”变为“有”,在我们成长的每一段路上,都有程老师的身影。再一次感谢程老师!在毕业之后的历次班级聚会,程老师无论多忙,都会欣然前来,带着她惯有的微笑。每当此时,我想P92(2)班每个人的心中总是暖融融的。

最是华年堪回首。一场汇报演出,就这样成了P92(2)班所有人的共同回忆。

 

 

 

 

作者简介:臧荣琪,海门师范普92(2)班学生,现任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三实验小学教师。


上一篇: 梦里春泥深几尺 ——郭小平

下一篇: 那时如师 ——卢应锋

学校官网 智慧校友管理后台 教育部 江苏省教育厅 南通市教育局 中国基础教育文献资源总库

地址:南通经济开发区育贤路2号

电话:0513-55092031

邮编:226010

版权所有 © 版权所有©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 苏ICP备17043154号-1

苏公网安备 32060202000213号 | 技术支持:智慧校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