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校友汇
校友汇简介 联系我们
新闻中心
最新动态 通知公告 校友活动 校企合作
校友组织
校友总会 地方校友会 院系校友会 行业校友会
校友之窗
校友风采 母校记忆 校园掠影 校友企业
校友服务
申领校友卡 返校预约 档案查询 证书补办 找校友 校友互联 终身学习
下载中心
校友捐赠
  • 网站首页
  • 校友汇
    1. 校友汇简介
    2. 联系我们
  • 新闻中心
    1. 最新动态
    2. 通知公告
    3. 校友活动
    4. 校企合作
  • 校友组织
    1. 校友总会
    2. 地方校友会
    3. 院系校友会
    4. 行业校友会
  • 校友之窗
    1. 校友风采
    2. 母校记忆
    3. 校园掠影
    4. 校友企业
  • 校友服务
    1. 申领校友卡
    2. 返校预约
    3. 档案查询
    4. 证书补办
    5. 找校友
    6. 校友互联
    7. 终身学习
  • 下载中心
  • 校友捐赠
母校记忆
首页 校友之窗 母校记忆

基本功是这样炼成的 ——祝禧

发布时间 : 2025-01-21 浏览次数 : 19

1981年,作为文革后第一批初中毕业考入南通师范的新生,我们踏上了三年的师范生学习之旅。虽然同学们个个都是当地学校的佼佼者,录取师范学校的分数要比省重点中学分数线高20多分,但进入师范学校后的我们,面临着的不是学习的成绩问题,而是许多陌生的从未涉及过的如何做好一个老师的挑战。因为农村户籍想成为城镇户籍的我们对为什么要做老师,如何做老师一点准备也没有。十七、八岁的我们,幸运的遇上了许许多多好老师,让我们从一个个稚气未脱的少年,成长为有着强烈的教育之心和扎实的基本功的一代青年。至今回想起师范学校的生活,内心依然充满温暖和感恩,感谢那些才华横溢、爱生如子的老师们,是他们帮助我们打下了扎实的基本功。

    我师范一年级的班主任是罗玉芬老师。罗老师一头短发,脸上常带着微笑。她教我们语文,普通话特别标准,我们十分佩服。罗老师指导我们从三字一话基本功练起,人人都要过关。记得我的小学老师上课都用方言,要是我们将来带着一口标准的普通话走进教室,该有多么厉害呀!罗老师开始纠正我们各种彩色普通话。晚上我们拿着散发着油墨芳香的讲义,从四是四,十是十开始念起。最难改的是平翘舌音,前后鼻音,n和l分辨不清。教室里时不时有同学被罗老师叫到广播台,把讲义上的儿歌绕口令读给全校同学听,老师及时纠正。就这样,我们每个人都把普通话说得漂漂亮亮的。这在当年是通师的一大亮点。罗老师说,把话说好的同时,还要把字练好。她指导我们写大楷和钢笔字,每天要写20分钟。我学写的是柳公权字体,当时我的字很丑,瘦瘦长长的,罗老师天天给我们打分,看我们的字进步了多少。她总说,字如人,把字练好,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经过三年的磨练,我的字也有模有样了。现在看到新入职的老师把字写得歪七倒八时,总会忍不住说一句,好好练字去。

二年级,陈丽美老师成了我们的班主任。陈老师是一位矮矮胖胖的中年女老师,走路说话风风火火的,特别热情。陈老师常常把我们的学习和生活的热情点燃。学校经常有客人来参观学习,我们班级经常会积极地打扫卫生。陈老师说,我们不是光会读书的学生,我们应该是全面发展的学生。我们常跟着陈老师把大道走廊,打扫得干干净净,这些成了我们班的荣耀。那时我们每天要评文明卫生宿舍,我的403宿舍共有八位女同学,大家每天都会去看评比栏里是否被扣分了?这种严谨的规范的管理,培养了我们工作做事的严谨态度,一辈子受益。

三年级的班主任是周庆康老师。周老师是小学数学教材教法老师,每天都穿得很得体。周老师说,作为一个师范生,你的样貌,外在的气质也很重要。夜课时平易近人的周老师总是陪我们一起度过。他经常会坐到同学桌旁,询问大家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到了三年级,我们要去一附小实习。周老师会教我们如何认真备课上课,来不得半点马虎。一次偶然的机会,周老师听了我的数学实习课,表扬了我。在兄弟师范学校老师来通师考察时,周老师推荐我上数学公开课。我自小数学不如语文,数学公开课怎么能上好呢?“别着急,大家一起帮助你备课”,周老师安慰我。那时我不会编应用题,从语言到内容都异常别扭,周老师让我在全班同学面前上课,大家给我出点子,想办法。三年级下学期,在全省中等师范学校工作会议上,我又上了一节数学公开课《四则混合运算》,两次公开课都很成功。记得周老师帮助我一句句话、一道道题、一次次应答地琢磨过去,锻炼了我的勇气和胆量,磨砺了我严谨踏实的教学品质。尤其是让我养成了特别留心观察生活,寻找生活中可以成为教学内容的资源的习惯,这些都成为我的宝贵经验。我们在一次次的磨砺和实践中锻炼着教学的基本功,逐步地走向成熟。

中师生因为不需要参加高考,学校生活轻松而丰富。学习的课程除了语文,数学以外,还有音体美自然历史政治等多门学科,以及教育学、心理学、教材教法等专业课。多才多艺,全面发展是我们不断努力的方向。

音乐老师张雅玲刚从师范大学毕业,教我们弹琴。我这只“丑小鸭”触摸到了琴键,接触到了小蝌蚪般的五线谱,会唱许多世界名曲的视唱段落。记得当我们坐在小小的练琴房里弹琴,再坐到漂亮的张老师身边还课时,心儿总是怦怦怦地跳,手还微微地颤抖。在漂亮的老师面前,学生总是会那么紧张的吧?工作后的我,还担任过二年级的音乐课,用风琴教学生唱歌。至今都喜欢听古典名曲,被我称作师范里打下的“童子功”。

罗国华老师是我们的美术老师,我们的美术课大部分时间在室外练习写生。我们拿着画夹坐在校园一角,用不同的表现手法把树啊花呀画个遍。晚上拿着老师发下来的动物素描,跟着临摹。我画画从小技术就不好,所以分外的仔细,学得特别认真,每一次临摹都毕恭毕敬的,居然多次得了五分。走上工作岗位,用简笔画的地方太多了,没有这样的练习,怎么能成为学生喜欢的好老师呢?

在我的记忆中,通师的老师,各有各的本领,各有各的“绝活”。因为教学技艺的精湛,有着许多的美名,也影响了一大批同学。

    印象最深,也是令全体同学都不会忘记的是李庆明老师。当年通师的课堂分外活泼,尤以李老师的课堂为代表。李老师讲教育学心理学,从不直接就教材讲教材,他总是让我们举生活中的许许多多的例子,来诠释什么是心理。每次上课,李老师喊学号请同学站起来回答问题。每当此时,我的手心里总是捏了把汗,担心站起来说不出而出洋相。然而真的站起来了,李老师用鼓励的眼神和及时的语言暗示,帮助我们明白了一个个的概念。渐渐的,我们知道课堂怎么样生动起来,如何去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厘清和理解概念。对于理论,对于教育现象中的问题,也就逐渐清晰明朗起来。我们从李老师的身上学到了如何把热情投入到自己的教学中;如何热爱自己的学生,帮助他们成长;如何博览群书,让自己成为最“富有的人”。快毕业前,学校组织我们去无锡考察学习。李老师特地为我们上了“什么是美”的大课。他用大量的图片告诉我们怎么去欣赏苏州园林;怎么去欣赏以丑为美的石头;怎么去欣赏小河尽头的芦苇丛;怎么去欣赏空窗漏窗花窗,天人合一是什么意思。李老师的博雅,成了我们效仿的榜样。后来,我有机会从李庆明老师的学生再度成为弟子,跟随李老师研习教育教学,李老师帮助我提出了文化语文的主张,指导我把学校建成“图书馆”,让每一个学生热爱阅读。李老师成为我终身成长的恩师。

    我最敬仰的朱嘉耀校长说,一个真正的小学老师,应当什么都会,什么都能,除了三字一话,还要有底蕴,多读书,多实践。学校图书馆成了我们必须去的地方。许多兴趣小组成立了。以“美学”“古典文学”等为研究项目的自学小组,吸引了大批同学。崇尚实践的我参加生物兴趣小组,跟着老师到南通水厂、植物园去学习,认识许多植物。在实验室自己动手做实验,探究“鬼火”到底是怎么回事;自己做碳酸饮料,测血型,至今仍会派上用场。

    通师的老师还有很多,他们将我们这群十七、八岁的孩子培养成一代优秀的教师,让我们具备了既能从容地游走于教学技艺的功底,又能够跃起到哲学、艺术、美学的领域去思想的能力。让我们拥有“八爪鱼”的本领,触角能伸向教育教学的四面八方。这是朱嘉耀校长关于师范生的人格与素养的培育,在我们这些师范生身上体现出的精神之气。

如今,我们从通师毕业快四十年了,我谨记恩师教导,在深爱的小学教育领域里不辍耕耘,从教学技艺的不断完善到“文化语文”教学主张的提出;从严谨求实的教学品质的涵养到一堂堂公开教学、报告讲座的影响力;从一篇篇文章、一本本著作的出版到省级、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获得;从一批批学生爱阅读爱艺术爱实践的种子的播撒到各个领域里一朵朵美丽花儿的绽放,无不与当年师范学校打下的扎实的基本功有关。

    感谢南通师范学校的老师们,给当年懵懂的我们播下人生最珍贵最健康的种子,让我们得以在小学教育领域里,永葆初心,健康茁壮地成长。

 

 

 

 

作者简介:祝禧,南通师范1981级普师校友。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曾任海门市东洲小学教育管理集团总校长,现任南通市中南新世纪学校校长。曾被评为江苏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全国优秀教师、全国科研型教师,曾获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上一篇: 梦圆古城河畔 ——吴光明

下一篇: 求学海师的那些人和事 ——冯军

学校官网 智慧校友管理后台 教育部 江苏省教育厅 南通市教育局 中国基础教育文献资源总库

地址:南通经济开发区育贤路2号

电话:0513-55092031

邮编:226010

版权所有 © 版权所有©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 苏ICP备17043154号-1

苏公网安备 32060202000213号 | 技术支持:智慧校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