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程遇见 一生为念 ——严靓
世间一切,都是遇见,就像冷遇见暖,有了雨;春遇到冬,有了岁月;天遇见地,有了永恒;人遇见了人,有了生命。遇见是一切的开始。“漫步林荫小道,感受鸟语花香,教学楼里的读书声,声声入耳;琴房里的乐曲声,丝丝入心……”这是我与通师温馨美好的初遇。
时间定格在了1999年,我在如皋师范三年的中师生涯画上了句号。在三二分段志愿表上,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通师。当年中考的一分之差,曾让我与它擦肩而过。可心中对它的那份向往与念想从未停止。时光从不负执着,终于在那个生机盎然、热烈奔放的夏天,我置身于通师校园,心中盛满了愿望实现的欢喜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我开始了新的征程,一切都是新的。学校、老师、同学亦是如此。通师校园,古今诗意,美丽雅致。走在校园幽静的长廊中,似乎能感受到这座百年老校的传统文化气息穿梭流动,厚重深邃,浓醇饱满。诺大的厅堂,一厢是百师壁,集古今一百位书法大家所写之“师”,饱含百年来的师形师心师意师韵。伫立于此,即将为师的崇高感便油然而生。越过悠长的甬道,来到古朴静穆的教学楼前,教学楼畔的池塘边有开得正好的鸢尾花,多年后它们还依然盛开在我的脑海里。信步于九曲石桥,醉心于荷香亭影;驻足于橱窗天地,浸润在浓郁的文化气息中,诗歌散文、摄影绘画、琴舞流韵、竞技风采……弥漫着莘莘学子的青春与活力,散发出师范人骨子里独有的那番浪漫与热情。
当年的三二分段大专班,除我们一个普师班外,还有一个音乐班,两个班加起来总共才八十来人,同学们分别来自三所师范学校——通师、海师和如师。学校为我们配备了一流的师资,这些老师或儒雅俊逸风度翩翩,或博学睿智幽默风趣,或温婉优雅才貌双全,或平易近人亦师亦友……教美学的陈建新老师,印象中的他,发型始终一丝不乱,一身西装,一副眼镜,儒雅又绅士。在他的课堂,我们充分感受到了美学的无限魅力和审美的柔性力量。也让我牢牢记住了这句话:一个师范生,一位将来的老师,如果缺乏基本的审美能力,就很难说他是一个文明的人,更难设想以后他能教育出具有审美能力的学生。班主任朱谦祥老师,人如其名,谦谦君子,温润如玉。在陪伴我们的两年时光里,始终不变的是他那和蔼的笑容,温和的话语。他写得一手好字,常常是在不经意间,行云流水,矫若惊龙般的粉笔字便出现在我们眼前,惊叹之余彷佛也感觉到某种力量直抵心灵。最记得当年在黑板上,他为我们书写的曾国藩老先生的话: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以变化气质。这个场景,我时常回味,因为它成为了我遨游书海的动力:有时一个人捧着一本书,走在食堂旁的小树林里,看阳光斑斑驳驳地照进树丛,光影迷离中,走进书里那些唯美的画面,一切喧嚣消失,所有荒芜隐退,充溢心田的只有无尽的美好和清澈。我徜徉在那些“乱花渐欲迷人眼”的书籍杂志中,如饥似渴。就像打开了一个全新的宝藏,每天都能拥抱新奇,饮尽甘冽醇厚。
“陌上清秋处,岁月宜静美”忆起当年的古代文学老师张静秋,我的脑海里便浮现出这句话。她满腹诗书,是我心中当之无愧的才女,是我的女神。第一次听她的课,强大的气场便把我深深吸引住了。她讲课行云流水,娓娓道来,若朗月清风般,她带着我们沉浸在古典文学的海洋里,旁征博引,透露着哲学的思辨和智慧,让我们不自觉地被中国古代博大精深的文学艺术魅力所征服。尤记得她在讲到苏轼、欧阳修等文学大师时,会特别强调他们身上所具有的豁达开朗的人生态度以及在面对人生挫折时的思想境地,以此来让我们感悟人生真谛;她带我们走进李清照,《声声慢》中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让我们领略李清照的婉约柔情愁肠百转之态,从此我便特别留意李清照的词,常“沉醉不知归路”。后来我成为了老师,每当我向学生讲解古文诗词时,脑海中时常浮现出的一幕幕就是张老师上课的情景,时不时还会模仿她上课的语气。学生们听得入神,他们不知道,其实他们的老师也只是想追慕一下自己的老师而已。
当年的通师真谓是精英荟萃,有幸在师范两年历经很多位优秀的“大咖”:曹炳生、赵晓梅、梅云霞、陈艺鸣……各有所长,各具魅力。只惜两年时光匆匆,总觉得自己未能充分利用这个资源环境抓紧时间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每次一想到此,心中就遗憾愧疚。我多想能时光倒流,回到过去,重新变回当年那个小迷妹,再次聆听这些恩师们的智慧,感受他们的风采啊!
时常回味的还有通师的校园生活。学校成立了很多兴趣小组,生物、化学、篮球、足球、排球、合唱、演讲、器乐……自由选择;篮球赛、排球赛、健美操比赛、舞蹈比赛、校园十佳歌手……应有尽有;毕业季,学校还为毕业生开设各种专场展览和演出,校园一派活泼繁忙的景象。丰富的文化体验,充实的课余生活,使年轻、好奇的心灵在校园里碰撞,一时青春燃烧,激情涌动。还记得入校第一年,那天下晚自习,我一眼便被学校长廊处摆放的一张健美操比赛的海报吸引住了,那鲜明的色彩和动人的广告语彷佛在召唤着我,似乎唤醒了我沉寂多年的“文艺细胞”,顿时就让我萌生要报名参加的念头。回到宿舍一说,立马得到了小伙伴们的支持——她们决定和我一起参赛。于是我又凭着好人缘,拉拢了隔壁宿舍另几个伙伴,这样一共十二个人,我们开始了每天的健美操排练。没有专门的教练,我就凭着以前参加健美操比赛时的记忆和在电视上看到的健美操动作自己编排,和小伙伴互相抠细节。下午的活动课、晚自习后,操场上,后花园,都留下了我们排练的身影。大家同心协力,只为在比赛场上能够最美的绽放,为班级争光。一次次的排练,让我明白坚持精神的可贵,也第一次体会到团队协作是多么的重要。比赛那天,我们的队伍以出色的发挥和青春靓丽的形象给评委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获得了年级组一等奖。那张奖状我一直珍藏到现在。
后来的毕业演出,我和小伙伴带着新排练的舞蹈又一次站在了学校礼堂的舞台上,伴着《wannabe》充满动感的旋律,灯光忽明忽暗,我们将优美的舞姿和灿烂的色彩融为一体,和着音乐的节奏配合得天衣无缝,博得了掌声一片。还记得演出结束,李刚校长走到我身边,他满眼慈爱,浑厚的男低音在我耳边响起:“你是音乐班的吗?”“李校长,我是三二大专普师班的。”“跳得真不错!”这场景已然深深烙在了我的脑海里,再也抹不去了。时间匆匆流逝,重拾记忆的碎片,心中无比感恩,是母校一次次给予了我圆梦的舞台。在这样的舞台上我尽情锻炼自己、展示自己,成就自己。也让我领悟: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遇见仿佛是一种神奇的安排,是一切不期而遇的开始。岁月缱绻,葳蕤生香。因为与通师的相遇,我的大专生活,那若竹笋拔节的岁月,充实生动与温暖美好的主题充满了我的记忆。回忆可以让我重温那段清浅而惊艳的时光,我常陷落其中。学校的“勤能兼修”教育理念,恩师们的言传身教、诲人不倦,同学们的深深关爱、手足情谊,都在时光的长河中化作永恒。从此,我的人生烙上了通师的印记,无法抹去。
作者简介:严靓,南通师范1999级“三二”分段大专班校友。小学一级教师。现任南通市虹桥小学学生处主任。
上一篇: 师范生活二三事 ——严可文
下一篇: 遇 见 海 师 ——顾彬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