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味道里的如师记忆 ——郝晓霞
味道是最说不清、道不明的私人化的记忆,一想起我工作、生活过18年的如皋师范,中院苍劲古老的罗汉松、西山墙郁郁葱葱的爬山虎、“香雨轩”凌冽幽香的腊梅……那些花的香、草的绿就会伴随着过往校园生活里的人和事在我的记忆里活色生香、摇曳生姿。
从古式古香的青砖木门中穿过,迎面而来的就是那四株枝干苍虬、颇有年代历史感的罗汉松,中间过道上方的“贵全堂”三个大字赫然在目,与“庭院深深”的一进五堂相得益彰,见证了时光的变迁,迎接着一批又一批不同时期的莘莘学子。那时的教务室就掩映在这一溜罗汉松的后面,“真实贵全”的校训就体现在每一节课的常规教学要求中。梅仁蕊、姚烺强、陆玉贤、方健华、周智勇主任经常对青年教师组织教学比赛,进行随堂听课。在没有电脑、手机等网络手段的年代,广泛阅读书籍、积极向老教师听课学习成了催促我们青年教师迅速成长的精神密码。如果没有当时那种害怕被随堂听课的汗涔涔的紧张,哪有后来跟学生共享课堂的沉浸体验,哪有后来参加一次次教学大赛时的轻松自在。
金秋八月,如师校园里桂花甜丝丝的香气似乎无处不在地钻入我的鼻翼,却神秘地隐匿不见、遍寻不着。殊不知这带有尘世烟火气、没有距离感的香味却隐在了一进五堂的古老庭院中,与如师创始人沙元炳的塑像相对呼应,为静谧的庭院带来一丝暗藏的动感、活力。校长室就在这桂花的香气中让“沉笃醇和”的教风、校格以身示范、延续传承。陆志平、汪政校长都是语文老师,也是语文教研领域、文学评论方面卓有成就的大家。他们带头搞科研,文章在各级各类报刊发表,在全国全省具有影响力。他们的讲座总是精彩纷呈、佳句迭出,文学典故旁征博引、信手拈来。他们还邀请了毕飞宇、储福金等知名作家走进如师校园,介绍写作经验,进行访谈对话。我想,后来之所以有那么多如师的老师和学生走上了科研、文学的道路,那颗渴求知识、喜爱阅读的种子也许就是在这样一种读书的氛围、对文化人的仰慕中潜滋暗长的吧。
西山墙的爬山虎在我有关如师的最初印象中也留下了深深的印记,那样的蓬蓬勃勃、那样的汪洋恣肆,似乎有着一种铺天盖地、不可阻挡的蔓延态势,草根却生命力顽强也许是大多数如师学子的共同写照。八、九十年代考进如师的中师生很多都是中考分数超过县中分数线录取进来的农家子弟,进入如师之后特别珍惜这样的学习机会。除了日常的课堂教学,“三字一话”基本功的常态化,绿叶文学社、金龙书画社、声音剧社、图书馆里的晚自修、每晚雷打不动“新闻联播”后的说唱课……不知不觉中,这种爬山虎一样对知识追求的执着与坚韧,也许就这样深深镌刻在了每一个如师学子的基因里。
东院“香雨轩”内有一溜已生长多年的老枝腊梅,丈把高,每至深冬,透过古色古香的青砖木棂望去,满心满眼的金黄和幽香,没有一片树叶,一株株、一树树苍劲有力的枝干上缀着一颗颗、一粒粒指甲盖大小的黄色小圆球或花朵,或傲然挺立、或旁斜逸出。尤其是在朔风飘雪的季节里,有着一番说不出的凌冽古典意味。在这样一个多少有些浮躁的现代社会里,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本心,读自己的书、做好自己的事依然是很多如师人无悔的选择。犹记得我的师傅杨建新老师在我工作之初带我去东台师范学校参加通盐片教学基本功大赛时的情景,课外抽取一篇文章,由老师自主解读、借班上课,我当时执教的是俄罗斯作家普利什文的散文《杨絮》,手写的教案杨老师帮我修改了一遍又一遍,小到每一句的断句和语气,这是怎样的一种严谨和认真啊;犹记得南通市“中华情”经典诗文诵读比赛,石高峰老师帮我和朱亚林老师录制朗诵视频,每一个表情、动作、语气的细细推敲、揣摩;犹记得如师的元旦晚会,我跟张建明老师合诵《致橡树》,演出前一次又一次的反复排练;犹记得我第一次教《现当代文学》这门课程时的手足无措、心虚胆怯,何平老师将他的手写教案毫无保留地一股脑全都拿给了我……
不知道“经义楼”后的花圃现在还在吗?枇杷、红枫和夹杂其间零星点缀的葱兰。印象最深刻的是楼旁拐角处的那棵银杏树,每到深秋,银杏叶由绿转黄,扇形的叶片在夕阳的余晖下似乎片片舒展发光,通体柔润、温暖,间或悠然飘落,那一种淡然垂落的姿态,却并不让人伤感。“光绪门”那儿的紫藤萝一泻如瀑,灯光下大片的淡紫色有种梦幻般的光影。“四方学馆”前的合欢树不久也该开花了吧?栽种不久的香樟树树冠越发碧绿、舒展,在风中簌簌招摇抖动,活泼泼地。
青草香,树叶绿,不知不觉中古老的如师已经迎来了120年的华诞。一边是承载着如师百年历史的“师范博物馆”,一边是现代化建筑的“信息大楼”、“四方学馆”,百年东长巷在我的脚下静悄悄伸向远方,连接着南和北,也仿佛连接着如师的过去与未来。伴随着记忆里的花香草绿,祝如师在新的百年续写新的辉煌!
作者简介:郝晓霞,正高级讲师,1996—2014年在如师工作。现为常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师,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语文学科带头人,常州市首届职教博导工作站成员,南通市“226”高层次人才第三层次培养对象。
上一篇: 我班的首任辅导员 ——费新华
下一篇: 通师操场 梦开始的地方 ——马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