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校友汇
校友汇简介 联系我们
新闻中心
最新动态 通知公告 校友活动 校企合作
校友组织
校友总会 地方校友会 院系校友会 行业校友会
校友之窗
校友风采 母校记忆 校园掠影 校友企业
校友服务
申领校友卡 返校预约 档案查询 证书补办 找校友 校友互联 终身学习
下载中心
校友捐赠
  • 网站首页
  • 校友汇
    1. 校友汇简介
    2. 联系我们
  • 新闻中心
    1. 最新动态
    2. 通知公告
    3. 校友活动
    4. 校企合作
  • 校友组织
    1. 校友总会
    2. 地方校友会
    3. 院系校友会
    4. 行业校友会
  • 校友之窗
    1. 校友风采
    2. 母校记忆
    3. 校园掠影
    4. 校友企业
  • 校友服务
    1. 申领校友卡
    2. 返校预约
    3. 档案查询
    4. 证书补办
    5. 找校友
    6. 校友互联
    7. 终身学习
  • 下载中心
  • 校友捐赠
母校记忆
首页 校友之窗 母校记忆

通师 ——我精神的故乡 ——朱丽

发布时间 : 2024-09-18 浏览次数 : 401

1982年,15岁的我走进通师,开启了影响我一生的中师生涯。通师校园的角角落落,记录了我从出生到18岁的这段人生里最生动、最明亮的样子。至今虽已时隔30多年,但是每每回忆起那段时光,心中充盈的就是满满的兴奋和感激,周边的空气似乎也即刻氤氲起奶酪和蜂蜜的香甜气息,让人感觉好舒爽,心儿也仿佛变得轻盈欲飞。

通师的校园生活,一改初中时教室、食堂、宿舍三点一线的单一模式。晨曦微露,我便起床,随着体育班的同学一起到校外跑步,出校门往南,到易家桥、灰堆坝往东,一直跑到通棉二厂再折回,虽大汗淋漓,却神清气爽;课余饭后,几个好友相邀,荡一荡秋千、走一走浪桥,任尖叫声、欢笑声肆意飘荡,仿佛又回到那无忧无虑的童年;晚上作业做完,到阅览室读读报纸、翻翻杂志,看得最多的要数《青年文摘》和《读者文摘》了,碰到喜欢的句段随手摘录下来,不是“冲浪”胜似“冲浪”。从阅览室回宿舍,迎面清风徐来,耳畔琴声缭绕,看荷塘里,灯光、月影相伴,荷叶、流水相随,让人情不自禁地轻吟起“田田的叶子”“舞女的裙”“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在通师,我们生平第一次跟着生物老师去野外认识紫荆、麦冬、小叶黄杨、大叶黄杨等许多植物;第一次做枫叶书签,解剖鲫鱼、数鲫鱼的心跳;第一次登上舞台去演讲、去参加按答题器抢答的知识竞赛;第一次在一片星辉下,围着熊熊燃烧的篝火欢唱、舞蹈,听出席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党代表和我们分享大会盛况;第一次听说“美学”,认识简·爱、葛朗台、哈姆雷特、安娜·卡列尼娜,知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知道“一部《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而常常挂在嘴边的,则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中的一段经典名言——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通师生活,对于我来说,就犹如一朵硕大无朋的绣球,每一片花瓣的笑靥上都盛满了欢欣和美好。而其中最宽大最明亮的两片,该属我的班主任周庆康老师和李刚老师!

记得刚进校不久,也许是过于自我放松的缘故,数学课上学习的一些三角函数公式没有及时去背。一天,周庆康老师在黑板上出了几道题让同学去做,没想到,他也把我叫了上去。由于没记住公式,当时作为班级学习委员的我只好尴尬地站在黑板前不知所措。也正是从这时候起,我那撒野的心被收了回来,以后再也不敢对学习有所懈怠了。后来,竟然做了班长、做了学习部长。难以想象,如果没有这次的“悬崖勒马”,我的中师学习会是怎样的结果,我此后的教育人生又会咋样。而如今,从教30多年的我,只要想到这件事,就会默默地提醒自己要像周老师那样,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问题,而又不露痕迹地加以引导和纠正,促进其走上自我发展之路。这,也是一位好老师必须具备的专业素养。

周庆康老师在生活上也非常关心我们。夜自修时,他常常在家里吃完晚饭后再来学校看望我们。当时班上的同学大多来自农村,家庭经济条件不太好。一次学校举行集体舞比赛,女同学身着统一的湖蓝色校服套装,可是缺少统一的长袜,周老师就想办法帮我们女同学买便宜的长筒袜。至今,在我记忆的长河里,那粉色的、细腻丝滑的长筒袜,还时不时地闪烁荡漾着。因为这是我,也是我们班大多数女同学平生拥有的第一双长筒袜。特别有趣的是,周老师为了做通我们的工作,让男女同学跳集体舞时能放开、不拘谨,他给我们讲了他上学时学跳舞的情形,边讲边演示,举起一把椅子当作舞伴在教室里旋转起来,嘴里还很有节奏地喊着“一、二、三,二、二、三”,逗得我们大家哈哈大笑,那份紧张和拘束也随着笑声烟消云散。

比起周庆康老师,李刚老师要显得含蓄些。虽然平时话语不多,但是对我们的关心却是无微不至。夜自修时间,抓着大家练“三字一话”。有些县区来的男同学普通话说不准,“n”“l”不分,平舌翘舌搞不清,李老师就在班上成立了几个学习互助小组,采用“人盯人”战术帮助大家一一过关。为了丰富大家的课余生活,李老师利用星期天带着大家去文化宫学溜冰,去马鞍山、江边搞团建。为了更好地照顾女同学,他还把他的夫人请过来一起帮忙。当时,我们年少无知,现在想起来,李老师给予我们的这种深沉博大的爱,应该就是“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最朴素最自然的写照吧。

清晰地记得,临毕业分配前,李老师把我喊到教室前的走廊上,问我是去读三二分段还是参加工作。出于家庭经济的考虑,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参加工作,同时壮着胆子说出自己的想法,希望能分配到唐闸一工小或二工小。结果,拿报到通知时,却意外地发现自己被分配在了城区通师一附。当时除了惊喜和下决心要好好工作外,其他也没有多想什么。可随着时光的流转和自己阅历的增加,我愈来愈深刻地体会到这是多么的弥足珍贵!一个农村里走出来的小姑娘,一个没有任何背景的单亲家庭的孩子,能够在通师上学时加入中国共产党,能够分配到多少师范毕业生梦寐以求的学校工作,这是我多大的幸运和福分啊!李老师给我的毕业赠言是“爱的果实还是爱”,而我从李老师这儿感受和学习到的,又怎一个“爱”字了得?

斗转星移,时光飞逝。不知不觉,在寒来暑往中,我也由原来那个稚气未脱的小姑娘变成头发花白的中年教师,但那已融入骨髓和血脉的东西却历久弥坚。我始终牢记着李老师的这句赠言——“爱的果实还是爱”。我怀揣着爱,播种着爱,也收获着爱。同时,对“爱”的理解和感悟也与日俱增。

师爱无价,师恩如山!我庆幸,我遇见了通师!现在,每当有机会向外省市教育同仁介绍学校办学时,我都会自豪地介绍我的母校——江苏省南通师范学校,一个引领风气之先的中师学校,一个培养了无数优秀师资的教师摇篮,一个激荡着无数青春梦想的诗意栖居地,一个一提起她就让我感到无比温暖又肃然起敬的伊甸乐园。如果说要寻找我的精神故乡的话,毋庸置疑,通师一定是!那自由、清新的空气,那“致广大而尽精微”的智慧,已然成为我时刻的牵挂与一生的信仰。

 

作者简介:朱丽,南通师范1982级普师校友。中小学高级教师。曾任通师一附校长、崇川区教体局总工委书记,现任通师二附党总支书记、校长。曾被评为全国师德先进个人。


上一篇: 岁月静好 情意绵绵 ——刘见阳

下一篇: 悠悠海师情 ——黄学新

学校官网 智慧校友管理后台 教育部 江苏省教育厅 南通市教育局 中国基础教育文献资源总库

地址:南通经济开发区育贤路2号

电话:0513-55092031

邮编:226010

版权所有 © 版权所有©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 苏ICP备17043154号-1

苏公网安备 32060202000213号 | 技术支持:智慧校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