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蓉
1990年,沈蓉为减轻家庭负担,揣着大学梦的她选择进入南通师范学习。也是这个选择给了当时茫然失措的女孩一种可能,一颗“教育梦”的种子在这三年的学习生涯中播种、生根、发芽并茁壮成长。
通师三年对艺术的仰望、追求和体验过程,给予了沈蓉一双审美的眼睛,这些经历告诉她:美的教育最基本的方法就是多给孩子接触美好事物、美好景象的机会。在学校管理中要不经意地将艺术教育,漫入、散入、伸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代著名教育学家顾明远曾说过:“校长之于学校,犹如灵魂之于躯体。”当时通师的校长朱嘉耀先生就是通师的灵魂,也是他对人才不拘一格、识才用才的态度让沈蓉明白:在成为领导之前,成功与你自己的成长有关;在成为领导之后,成功也与别人的成长有关。
在学校这片水里,老师应该是导游者,学生则是从游者。学生们从老师这里学到的不仅是知识,更是品德、人格。在通师三年与文学、艺术、哲学、体育、生活技能共舞的记忆,给沈蓉带来了许多震撼、启迪与引领,让她成为了一个充满审美期待和生活热情的人。沈蓉担任校长之后,探究的游戏文化、情趣教育与南通味教育文化,都由此受益,并作出了自己个性化的探索与实践。
1993年,18岁的沈蓉走上教师岗位,30岁担任校长,历任4所学校的校长和两个教育集团的总校长。每到一所学校,沈蓉都会根据不同校情,找寻适合的治校之道。2005年,沈蓉进入郭里园小学主持工作,这个刚开办不久的新村配套学校,外来务工子女不少。沈蓉立足孩子的天性,展开省级实验课题“游戏文化特色构建的实践与研究”。课题力排众议,以“游戏”为轴心,激发了孩子们对学习的热爱,学校一跃成为崇川教育的后起之秀。
2008年,沈蓉在虹桥二小上任之初,恰逢学校20周年校庆,她利用学校环境,精心设计了一场由全校1800名师生共同演绎的诗歌朗诵,让所有到场的人怦然心动,回味不已。随后,她结合虹桥二小的特点,将情趣教育的理念渗透在她学校管理的每一个举措之中,让琴棋书画、太极、茶道、插花、电影全都走进校园。2011年,沈蓉担任南通实验小学校长,利用寺街的名人文化、革命文化等优质德育资源,帮助学生获得道德成长的力量;她推行“乡土南通”主题阅读,构筑儿童文化阅读生态圈;她让学校的教育行为根植在南通传统文化的土壤中,让“实小”散发着浓浓的南通味。
2017年,沈蓉又回到了教育梦开始的地方——城中小学。她将“红色基因教育”理念渗透到学校教学管理,创造性地开展“三色教育”,努力践行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光荣使命。
“双减”推行一年有余,城中小学在沈蓉的主导下,全体教职工群策群力,积极探索、设计出台了一系列教学改革、教师素养提升等措施,转变教与学的方式,取得了显著成效。
学校致力于完善作业管理、提升课后服务质量、开展社团活动等……以“预学单”的方式,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这意味着学生由原先被动地学而改为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发现、提升的转变。
“既要做‘经师’也要做‘人师’”,在沈蓉的执教理念中,教师既要“教书”更要“育人”。她认为每一位教师都应做到深谙学生心理,懂得如何尊重学生、关爱学生,懂得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力求教学活动生动鲜活且意蕴深远。做学生的老师,也要让学生成为“老师”。由此,城中小学开展了“小先生大课堂”系列活动,设计了“我讲故事给你听”主题,由“小先生”到四年级送课。“小先生”们从精选故事到丰富故事情节,再到故事生动演绎,都做了充分准备,学生的学习空间大大延展,阅读兴趣不断激发。
上一篇: 丁月玲
下一篇: 姜树华